來源:深圳發布
4月6日上午,深圳市水務精品工程首批項目開工儀式在福田水質凈化廠二期舉行,儀式以“錨定高質量,樹立新標桿”為主題。
2022年,全市水務系統推動完成全市生態及水務領域固投262.19億元,超額完成全年固投任務,為全市經濟發展貢獻了水務力量。2023年全市水務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完成214億元,全年將重點推動引調水及水源工程、水庫除險加固、水廠新改擴建、水質凈化廠、河道及海堤工程、碧道工程等6大類水務項目建設。
此次深圳市水務精品工程首批項目開工儀式上,共有9個項目集中開工。相關負責人表示,這9個項目分量極重,聚焦“奮力打造新一代高要求、高標準、高品質的水務工程”目標,為深圳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大動能、提供強力支撐。
今年年初,全市水務工作會議提出了年度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4萬立方米/日、污水集中收集率達85%以上等一系列年度工作目標。本次開工的項目中,既有提升供水應急儲備能力的原水工程——公明水庫-清林徑水庫連通工程、北坑水庫及其配套輸水工程,又有保障高質量供水的南山水廠擴建工程、沙湖水廠一期工程、羅田水廠新建工程、南山水廠擴建工程配套出廠管項目,還有關系水環境、水生態質量的濱河水質凈化廠提標擴建工程、福田水質凈化廠二期工程、沙河水質凈化廠及3#調蓄池配套工程。9個項目總投資近240億元,建成后將為城市新增130萬噸/日的供水能力、70萬噸/日的污水處理能力,未來將在提升水務系統保障能力,打造宜居、韌性城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。
● 公明水庫-清林徑水庫連通工程
● 北坑水庫及其配套輸水工程
● 南山水廠擴建工程
● 南山水廠擴建工程配套出廠管項目
● 羅田水廠新建工程
● 沙湖水廠一期工程
● 濱河水質凈化廠提標擴建工程
● 沙河水質凈化廠及3#調蓄池配套工程
● 福田水質凈化廠二期工程
南山水廠出廠管
深圳直徑最大的清水管(最大可達2.4米)
濱河水質凈化廠
在國內率先大規模(50萬噸/日)應用先進的AOA高效脫氮技術
工程通過東江和西江水資源聯合調配,實現龍崗區和龍華區雙水源供水布局,保障深圳市供水戰略儲備目標,并為向香港應急供水創造條件。工程等別為Ⅰ等大(1)型,正常輸水規模為185萬噸/日,東江應急工況輸水規模為347萬噸/日,西江應急工況輸水規模為200萬噸/日。
新建北坑水庫總庫容2294萬噸,為中型水庫,Ⅲ等工程,其壩頂長801米,最大壩高69.5米,輸水管線全長9480米,是深汕特別合作區“一引三蓄”戰略布局的重要一蓄。建成通水后,供水保障人口達45萬,有力助推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成為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。
項目對一期20萬噸/日常規處理工藝進行擴建并增加深度處理工藝,建成后設計供水規模將達到120萬噸/日。作為國內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自來水廠,南山水廠既是東江水與西江水雙水源保障的優飲水水廠,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標桿水廠,將以“灣區燈塔,匯澤高遠”的崇高使命,打造成中國水務行業首座“燈塔工廠”。
項目包含南山水廠出廠管(寶深路-松坪山路)新建工程、南山大道(南山水廠至北環大道及前海路)出廠管道新建工程兩條出廠管道工程,總投資4.24億元,管道總長7.16千米,建設管徑DN1000-DN2400,為深圳最大口徑的清水管道。為南山水廠向東、向南的主要輸水通道,保障西麗、前海、蛇口片區的供水安全。
羅田水廠將作為深圳第一座引入西江水水源的自來水廠,項目位于寶安區燕羅街道,占地面積18.95公頃,控制規模100萬噸/日,一期建設規模20萬噸/日,建成后將提升區域供水水質,保障燕羅國際智能生態制造城等重點區域發展用水需求。
項目總投資約4.47億元,新建10萬噸/日的常規水處理設施、20萬噸/日的深度處理工藝及20萬噸/日污泥處理設施,計劃2024年竣工通水。建成后沙湖水廠供水總規模達20萬噸/日,將有效提升坪山供水優質安全保障能力,為深圳東部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。
濱河水質凈化廠是深圳市第一座水質凈化廠,占地約13.87公頃,設計總處理規模30萬噸/日。提標擴建工程建成后將為城市濱河景觀帶增添一處全新觀景地標,為市民游客提供自然休閑、參觀科普、活動健身場所,成為從鄰避到鄰利、踐行生態文明的標桿和示范項目。
該工程位于南山區大沙河與北環大道交匯處規劃武藝公園內,旱季污水處理規模為10萬噸/日,雨季處理規模為20萬噸/日;3#調蓄池設計規模為15.3萬噸。采用全地下式雙層加蓋、集約利用,同時執行高標準出水指標,遵循嚴苛的空氣和噪音標準。
該工程項目概算投資為26.8億元,項目擴建工程設計規模為30萬噸/日,提標工程設計規模為40萬噸/日,再生水轉輸工程設計規模為7萬噸/日(土建按10萬噸/日),調蓄池有效容積6萬噸。作為亞洲最大的半地下式水質凈化廠,二期更加注重上園與下廠、生態與城市、企業與行業的融合。